創新是硬道理 技術是軟實力
在第十八屆DMP東莞國際模具機金屬加工、橡塑膠及包裝展會上,豐鐵塑機掀起了智能制造業轉型提升的大浪潮,在展會上大放光彩。
“交鑰匙工程”——務實
當本刊記者與廖昌亮聊起豐鐵蘇州公司的現狀,他略有所思地答道:“2016年豐鐵成績總體較為理想。蘇州工廠的產值于第三季度破億,10月底已與2015年持平,11月底超過歷史最高點,預計全年產值同比增長20%左右。”
而對于新一年的銷量,他據實透露道:“目前蘇州工廠的訂單已經排到2017年3月,可以說是穩步增長、產銷兩旺。”
面對環境的加劇和業界朋友的質疑,他不僅進行了仔細地分析,還形成了頗有戰略的思考價值。
“公司業績的增長有其必然性。首先,回顧2016年的經濟情況,并沒有傳說中那么差,股市雖然相對消沉,房市卻依舊亢奮。塑料機械的市場需求趨于理性,卻并非真正的降低。其次,過去幾年,豐鐵公司的產品有意識地做了結構性的調整,并迎合了目標市場的需求。在“量產、專用、訂制”三位一體的模式下,豐鐵用更短的時間提供了適合客戶更高功效的設備。第三,得益于豐鐵大小適中的經營規模。在過去的20年里,豐鐵積累了一定的經濟實力,整合了生產資源,沉淀了“老干新枝”的技術梯隊,涉獵了以塑料成型為中心的各項學科領域;奉行扁平簡潔的管理模式,專項工作責任到位、靈活組合、簡單高效。這三個經營特點恰恰是“交鑰匙工程”的必要條件,豐鐵目前的經營規模剛好與市場相互契合。然而,在中國經濟“軟著陸”的大趨勢下,像豐鐵公司這類中小型企業面臨著改革開放以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風險。無論目前的經營狀況是好是壞,下一刻都有可能發生變數。”他對市場細致入微地分析,且頗具戰略前瞻性的博弈,不禁令人嘆為觀止。
“自救”才是正道
作為從大學一畢業,就入職豐鐵公司的“老船長”,廖昌亮對于中小企業的出路探索,也是獨樹一幟。
他說:“談中小塑企的出路之前,我們首先要先分析出中小塑企所面臨的問題。”
對于記者提出的中國經濟內需不足、出口歐美產品競爭乏力,東南亞不發達國家市場很快回歸理性等問題,他則頗有建樹地答道:“中國經濟的環境問題僅僅是市場的變數,只能作為問題之一。問題之二是馬太效應導致的可用資源貧乏。好政策、好資源、好人才,大多流向國有企業和大中型企業,私營中小型企業‘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其次是扭曲的經濟結構帶來的成本壓力。高工資并不是壞事,追求經濟增長的目的原本就是為了提高國民收入。如果工資上漲是由于生產效率提高而引起的,就是‘好的工資上漲’。但如果工資上漲是因為高房價、高醫療成本、高教育成本等因素引起的,那就是說生產效率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則被叫做‘壞的工資增長’。”頭頭是道的分析,讓提問的記者對這位年輕有為的“老船長”產生敬意。
“2016年,蘇州工業園區部分知名制造企業關閉或遷出,都是響亮的警鐘。主要是由于市場缺乏適用的產品標準和良性的行業競爭機制。”說著,他便一陣唏噓。
“產品標準體現‘共同性’,競爭機制體現‘公平性’,是可持續發展的兩個必要條件,古話有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塑機業內的標準模糊,或現行標準不適用、形同虛設,經常出現完全不同級別的產品同臺競價的情況。同行之間只有比市場開拓、比產品質量、比售后服務、比管理水平等,才能形成良性競爭,塑機行業的整體才能得以進步。”對于積極競爭,他有著獨特的看法。
而對于消極競爭,他卻也正義感言:“某些商家惡性降價,挖墻角、摻沙子、一招得逞,便開始偷工減料、蒙蔽客戶,實為損人不利己、不務正業。如果讓“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在塑機業內上演,‘中國制造2025’將成為無稽之談。”
“總體來講,國家的經濟增長來源于自上而下的大水漫灌,而不是私營企業的活力?;蛟S大家習慣等政策、看風向,但其實在我看來,他救不如自救。利用現有的一切資源提高生產效率,淘汰呆錢、呆物、呆人,給員工加薪,讓企業充滿活力,才是正道。”廖昌亮一番慷慨激昂的表態令人耳目一新。
“自動化”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
對于“工業4.0”的熱點話題,廖昌亮有言要發。他指出:“這是德國的叫法,美國叫‘工業互聯網’,中國則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其實無論叫什么,本質上都是追求自動化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一方面是企業為客戶提供自動化和信息化高度融合的產品,另一方面是企業自身產品的生產過程實現自動化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塑料機械在十二五期間被列入‘工作母機’范疇,側面說明暫時較難實現塑機制造的自動化。”
面對此種情況,現階段企業究竟該往哪些方向努力?廖昌亮似乎胸有成竹。
他說:“一是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二是打造智能化的塑料機械。目前有兩項技術是國產智能化注塑機首要突破的瓶頸技術。一是螺桿料管技術,因為業內最常用的螺桿塑化方式,并沒有數學算法,主要憑經驗,而且高效的塑化和多變的市場需求之前存在一定的矛盾關系。第二是檢測和控制技術,作為自動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橋梁。國產注塑機在這兩項關鍵技術上遠遠落后于歐洲和日本,也明顯不如臺灣。豐鐵于2014年上海雅式展推向市場、并于2015年底獲得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的FT-E-R2系列高效油電復合立式轉盤注塑機,是我們第一代智能化產品。同時,我們已在臺灣和日本完成了多個無人化工廠的實用案例。”
創新是硬道理,技術是軟實力。這是豐鐵不忘初心,始終堅持與世界同步的目標和決心,加強研發建設,助力品質提升,增強行業競爭力,是豐鐵為行業進步創造的最大價值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