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穩定性在運行和使用時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衡量一個設備的設計是否是一個好的設計。”東莞市海暢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暢”)總經理徐正海打了一個比方,“我們就像是做鍋的,我們的客戶生產大米,鍋不可能天天換,但大米是每餐都要吃。”
在他看來,高品質是制造出來的,通過精細化品質管理,加速創新引“智”,不斷改善生產工藝及配方,為國內制造廠商和企業用戶提供優質產品,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而不同于一般的量身定做,海暢依據客戶使用環境、工藝,以及產品類型,符合對精度和質量的要求,遠遠超過了一般做產品的理念。
站在客戶的角度,海暢在滿足交付的同時,致力于減輕生產壓力,大幅降低人工成本,為改善措施展開積極思考創新。憑借著在供料、切粒、均混或是除VOC等領域多年的行業經驗,為改性材料生產商提供高性價比解決方案,滿足對可靠性、使用壽命和低成本的要求。
此外,海暢不斷提高設備自動化水平,實現產銷雙提升。“員工的素質固然重要,但與自動化水平的大幅升級相比,設備生產穩定性、連續性更強,產品品質更高。而到了真正達成智能制造,能更全面、準確、及時地掌握制造過程各個環節的現狀和發展動態,建立和健全各數據信息共享機制,使得生產更快速、更便捷。”徐總說。
針對智能制造模式的探索,海暢也在積極尋找解決方案,在一些領域里也取得技術突破和成就,促進了客戶企業的快速智能化轉型。“之后,我們會投入更多自動化系統,同時加上數字化轉型,做到生產過程的可感知、可預測、可控制,既提高了質量,也提高了效率,還減少了人力。在這一塊,我們已做了多年的技術積累。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態勢,發力點和解決問題的路徑都有了,接下來也會展開更多嘗試。”
目前,可降解材料成為國家發展趨勢,海暢很早就進入改性領域,這些年來一直投入研發和積極調整。首先,不斷完善從物料輸送、計量、均化的生產流程;其次,硬件升級和人員培訓同步進行,解決行業“卡脖子”的問題,幫助客戶占領市場制高點。
圍繞客戶精益求精的要求,以交流溝通的態度創造好每一個產品,用心為每一位客戶服務。一路走來,海暢付出了很多,有汗水、有失敗,更多的是來自客戶的信任和認可。2021年,完成年產值6000萬元,業績增長35%的目標。“今年,我們的目標依然是上漲30~40%。4月份,隨著安徽新工廠投產,將積極規劃新的業務領域,拓展高成長性,細分領域新市場。”徐總說。